千秋功業──李冰父子
大家好!我們是中二乙班的林奕昇及劉家謙。
劉:今天,我為大家介紹的這位留下「千秋功業」的名人,你知道是誰嗎?
昇:留下千秋功業的名人有很多,你說的是哪一位?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?還是建立了龐大帝國的成吉思汗呢?
劉:同學,你這種想法真的太膚淺了,要建立千秋功業,不一定是帝王,真正造福老百姓的才是真英雄。所以我今天要介紹的是拯救四川民眾於苦難之中的大英雄,李冰。
昇:哦,此話怎講?
劉:大家知道我國的四川省會成都,為甚麼會有「天府之國」的美稱嗎?其實四川本來因為地形的原因非澇即旱,一向有「澤國」、「赤盆」之稱,生活在當地的百姓苦不堪言。
昇:原來四川的地形,這麼差呀!
劉:是呀!直到戰國時代,秦國的惠文王吞併了蜀國,為了將蜀地建成重要基地,惠文王決定徹底治理岷江水患,派遣了精通治水的李冰擔任蜀守。李冰到任後,親眼看到當地嚴重的災情: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,沿江兩岸山高谷深,水流湍急;但到了灌縣附近,因為地形變得一馬平川,讓浩大的水流經常沖決堤岸,氾濫成災,還有在灌縣城西南面,有一座玉壘山,阻礙了江水東流,每年夏秋洪水季節,常造成東旱西澇。
昇:這麼嚴重,那李冰他是怎麼處理的呢?
劉: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,沿著岷江進行實地考察,瞭解水情、地勢等情況,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規劃方案,最後設計並監督興建了都江堰。你猜是怎樣防洪的?
昇:讓我想想,他是不是採用傳統建堤堵水的方法防洪。就是建個高高的堤霸去堵水。
劉:當然不是,李冰先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沖積扇的頂部,並通過分水堰、飛沙堰和寶瓶口三種不同的設計,不僅解決了岷江氾濫成災的問題,而且從內江下來的水還可以灌溉十幾個縣,灌溉面積達三百多萬畝。
昇:所以,成都平原變為「沃野千里」的富庶之地,享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呢?
劉:對的。都江堰工程規模宏大,地點適宜,佈局合理,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見的奇跡。即使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,都江堰仍發揮著防洪、灌溉和運輸等多種功能,確保了四川的繁榮穩定。
昇:李冰可真厲害!可以說沒有李冰和都江堰,成都就不可能成為四川省省會,以至中國西南的政治、經濟、交通中心,甚至歷史上,劉邦、諸葛亮等人也不可能依靠蜀地崛起。所以李冰父子帶來的,是天翻地覆的變化。
劉:唐代詩聖杜甫也曾寫詩表揚李冰的功績,而民間的口耳相傳,更將李冰的兒子變成了神話中著名的二郎神,可見李冰父子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