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校長、各位老師、各位同學:
大家好,我是二乙班的高樹聲。今天我要來介紹一個故事,「蘆衣順母」。
春秋時期,魯國有一個人叫作閔損,自幼喪母,他的父親又娶一個後母,後母生了兩個孩子。冬天,後母給自己的孩子穿棉衣,卻只給閔損穿蘆花絮的單薄衣物。一天,父親出門,閔損駕車時因寒冷打顫,將車的繩子掉落在地上,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,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,父親得知後非常生氣,想休掉後母。閔損卻說:「母親在時我受寒,若母親不在,我們三兄弟都會受凍。」後母聽到此番話後十分悔悟,開始改變對閔損的態度。
後人讚美閔損的大愛和包容,成為榜樣。 他即便受到虐待時也對繼母保持孝順和尊重,這種寬容和忍耐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,尤其是在面對家庭矛盾時,能夠以平和的心態處理,而不是以怨報怨。同時,閔損能夠理解繼母的處境,並用同理心看待她的行為。這種理解與同理心是解決人際衝突的重要素質,值得我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學習和實踐。
「蘆衣順母」的故事不僅是對孝道的讚頌,更教導我們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寬容,並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化他人,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。這些價值觀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。然而,這個故事也讓我反思當被人虐待並不應該一再容忍,就算是繼母,也應作出一些制止的舉動,不應等父親發現,白白受到虐待。最後,孝順是非常重要,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愚孝,那便是不可取。
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結束,謝謝!